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bbin国际平台 > 媒体关注

[广西日报]护心爱脑 健康一生 ——访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专家李金轶

2021-11-04 10:54     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吕 欣

今年5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为2.64亿,占18.70%。“十四五”期间,中国将由轻度老龄化社会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包括房颤在内的心脑血管疾病作为老年群体高发疾病,已成为严峻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根据最近3年的研究数据,我国公民房颤总患病率是0.77%左右,目前患者已超过1000万。而与这庞大的数据和高风险性不匹配的,是房颤的隐性特征及公众对房颤普遍较低的认知率。

对于房颤应该建立怎样的科学认知?为什么说房颤是隐形杀手?房颤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如何做到早诊早治?房颤的治疗进入节律控制时代,成熟的治疗技术与手段有哪些?带着这些公众应知应会的科普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专家李金轶教授。

1 为什么说房颤是隐形杀手?

房颤的全称是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是一种以快速、无序的心房电活动为特征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心房活动丧失原有的规律运动,变成了无规律的颤动。心房颤动经过房室结快速下传之后可导致心室跳动节律和频率不规则,从而导致心脏排血量下降,严重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和心力衰竭。房颤作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李金轶医生介绍,房颤有两个严重的并发症:心力衰竭(心衰)和脑卒中。心房丧失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血液淤滞在左心房以及左心耳等结构,容易形成血凝块,而当这些血凝块脱落随着血液流动到脑血管的时候,就会引发脑卒中。

房颤早期阶段,是一阵一阵发生的,我们叫阵发性房颤。阵发性房颤最常见的症状是乏力和心慌,临床上很多房颤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并且可以自行恢复正常心跳,容易被忽略。因为缺乏常识,我们对房颤没有足够的警惕性,大多数早期房颤病人没有及时检查和就诊。随着时间的推移,房颤发生频率越来越多,时间持续越来越长,进展成持续性房颤。持续性房颤的发作时间大部分超过一个月,对心脏收缩功能造成严重损伤。而不管是阵发性房颤还是持续性房颤,心脏里的血液都会形成血凝块,都有脑卒中风险。脑卒中等并发症的高致死致残性以及房颤症状的隐秘性,使房颤成为人们生命健康的“隐形杀手”。

李金轶医生说,房颤是一种多发、常见、凶险的慢性病。现阶段它是一种被低估了的疾病。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一提到肿瘤会觉得比较可怕,但人们普遍没有意识到,心血管疾病的总发病率高于恶性肿瘤,急性死亡率也高于恶性肿瘤。但同时,它又是可防可治的疾病,因此需要全社会普及“护心爱脑”的理念,共同面对这个挑战。

2? 房颤如何做到早诊早治?

“房颤最主要的诊断手段是心电图。因此我们建议,要定期体检。”李金轶医生说,只要有房颤,常规的心电图检查都可以发现。对于一些来得快、去得快转瞬又消失的心跳紊乱,要保持警惕、学会自我观察,建议直接做24小时或者72小时长程动态心电图检查,以提高房颤诊断率。

房颤的发生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联性。如饮酒与房颤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吸烟人群发生房颤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出2倍左右。因此戒烟、戒酒等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房颤的发生。此外,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要避免长期高度紧张、焦虑和压抑的状态,因为人在紧张的时候交感神经兴奋会增加,这种情况会增加房颤的发生几率。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心血管健康。

“如果房颤发生了,不要焦虑,不要急于求成、偏听偏信,应该尽早去正规医院就诊,听从专业医务人员建议,进行科学规范的治疗。”李金轶医生说。

3 治疗房颤目前较成熟的技术手段是什么?

房颤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手术治疗。目前比较成熟的治疗手段主要有导管射频消融和左心耳封堵技术。

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经过10余年发展,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是通过一种微创导管技术把很细的一根导管通过大腿根部血管送入心脏,在相应心电紊乱部位,释放一些射频能量,使这个异常病灶得到消除,从而有望根治房颤。

第二个是左心耳封堵术,也是微创手术方式,经过大腿根部的血管将一些盘式或者塞式的封堵器送达左心耳,然后展开封堵心耳口部,预防左心耳血栓形成,从而达到降低血栓和栓塞的目的。近几年房颤导管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比如结合三维标测系统,在心腔内超声指导下的压力导管高效消融,可以使医生更加精准和安全地完成房颤导管射频消融。

李金轶医生提醒,导管射频消融效果最好的阶段是阵发性房颤阶段。“我们的左心房和肺静脉连接处存在异常紊乱的电活动,紊乱的电位往心房内传导就会触发房颤发生。导管消融把连接处紊乱的电位隔离起来,阻止紊乱的电位传到心房里面。”导管消融可以作为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一线治疗手段。此外,对于不适合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病人,或者服药期间仍有出血或栓塞的病人,经过综合评估后可以采取左心耳封堵技术减少脑卒中的风险。目前来说,大部分接受左心耳封堵治疗的患者不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

4 什么是房颤规范管理?

“房颤规范管理是一个比较大的医疗工程。”李金轶医生认为有5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步是进行有效的房颤患者筛查,定期体检是最有效的手段。第二个是要用合适的手段去诊断房颤,既不忽视,也不畏惧;既不过度,也不延误。第三个就是规范进行房颤风险评估。发生房颤之后哪些需要抗凝,哪些不需要;诊断房颤之后是药物治疗还是介入治疗,都需要进行规范的评估。第四是心脑共治,多学科协同,普及规范抗凝意识。最后是需要建立房颤患者随访数据,建立健全房颤数据库管理。

李金轶医生表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需要为人们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终身随访,所以建立随访数据库是非常有价值的。随访数据是需要各级医院一起建设。所有诊断为房颤的病人即纳入数据库,包括病人年龄、发病时间、诊断心电图、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以及治疗方案,这些数据第一是方便为患者服务,第二是有助于医生掌握情况进行科研和治疗,同时为管理部门制定防治政策提供依据。

5 广西房颤规范管理的水平如何?

广西房颤治疗水平从整体来说,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在一些基层医院,不管是药物治疗还是介入治疗,还有很大的不足,应该进一步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对于房颤规范化管理的认知,在医联体建设中加强专题宣讲。李金轶医生表示,南宁、柳州、桂林、玉林等中心城市的综合性三甲医院,目前房颤治疗水平还是比较先进,在全国运用比较广泛的房颤治疗理念和技术,在这些大医院大部分都得到实施。另外,这些区域中心医院都已经或者正在进行房颤中心的建设。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于2020年成为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的示范中心。房颤中心可推进心脑共治等多学科协同,把规范化房颤管理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各个中心之间也会定期进行房颤治疗的技术交流,这将有效提高房颤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水平,促进全区治疗水平的提高。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开展房颤射频消融手术。

李金轶医生为病患施行手术中。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